当前位置: 主页 > 温岭信息 >

生态优先,打造“海绵城市”样本

时间:2019-10-15点击:

 

  去年12月底,太龙一级公路东部新区段正式通车。作为东部新区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这条新建成的道路也被打造成一条具备降雨慢排缓释功能的“海绵道路”。

 

  自2010年起,我市就将36.9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区作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试验区,探索实现生态安全、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共生共赢的新路径。经过8年实践,东部新区初步建立起“海绵道路、生态厂区、绿色湿地”三大体系,形成了雨水自我积存、自我渗透、自我净化的“海绵城市”生态本底。2016年,东部新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16个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单位。

 

  良好的生态,为东部新区的跨越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去年,东部新区完成限额上固定资产投资62.28亿元,同比增长58.58%。其中,工业性投资35.81亿元,基础设施投入19.22亿元,同比增长139.53%,房地产投入7.86亿元,同比增长40.56%。目前,东部新区共引进工业企业219家,其中规上企业73家,工业净用地约6200亩,总投资超过181亿元。去年共引进项目49个,出让用地1955.7亩。

 

  海绵道路,让雨水“停一停、留一留、渗一渗”

 

  太龙一级公路东部新区段起点为金塘南路,终点为龙门沙滩。这条全长3.9公里的公路两侧绿化带里,均设置有一条6米宽的植草沟,道路沿线每隔1公里还设置有一处“雨水花园”。下雨时,路面上的雨水经过绿化带过滤进入两边的植草沟里,通过植草沟渗透初步净化后再汇流到“雨水花园”中,经“雨水花园”二次净化后的雨水最终被排入河道内。

 

  此外,道路南侧绿化带内还设置了一个慢行系统,路面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来保证径流量控制率要求。

 

  这条“海绵道路”的建设,只是东部新区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建设过程中,东部新区以公建项目先行,从市政工程着手,应用各类生态化工程措施,以达到减少暴雨径流量、延缓地表径流洪峰生成时间、减少面源污染以及涵养地下水的目的。

 

  东部新区管委会主任骆立方介绍,利用道路内绿化隔离带和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系统的生态化排水设施,让雨水“停一停、留一留、渗一渗”,使雨水能够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这种生态排水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以雨洪的快速排出为主要目的的雨洪管理设计方法,达到城市雨洪防治、雨水初期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生态保护等多重目标。”

 

  骆立方说,目前,新区已建成具备生态化排水系统的市政道路20条、慢行系统15公里,成效立竿见影。“2015年至2017年台风期间,部署了生态化排水系统的道路无一路面积水,进入河道的雨水也变得清澈透明。”

 

  生态厂区,既治污又节水

 

  在占地面积500多亩的利欧集团东部新区厂区,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的、占地面积200多亩的“雨水花园”于去年年初投用。该系统涵盖了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回用系统、绿化水系统、室外场地雨水系统,企业还把排水系统建成了员工休闲的亲水公园。

 

  企业“雨水花园”建成后,厂房屋顶和路面上的初期雨水,通过绿化带和土壤的过滤,再排放到雨水塘,消除了大量的污染物质和泥沙,减缓了市政雨水管道的堵塞,减轻了河道污染。而当强降雨发生时,雨水塘则可以发挥调蓄作用,减少暴雨径流量和峰值,减轻河道行洪压力。

 

  建成的生态厂区,也颇令企业引以为傲。

 

  “这些储存于雨水塘内的水,眼下主要用作生活用水,比如用作绿化带灌溉和厕所用水。”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林仁勇给记者算了笔账,建成“雨水花园”后,企业每年可以利用雨水数千吨,节约水费数万元。

 

  据测算,东部新区目前已有27家企业建成雨水生态化利用系统,60多家企业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或建设。

 

  绿色湿地,实现水体自我净化

 

  乘车环龙门湖一周,你会被这里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粼粼碧波之上,到处有白鹭、灰鹭、野鸭在嬉戏觅食。清风徐来,芦苇摇曳。

 

  占地面积8640亩的“龙门湖生态湿地”经过持续的生态修复和保护,目前栖息生长了多达79种野生鸟类和30多种水生植物,并于2012年和2014年分别获批省级湿地公园和入选首批浙江省重要湿地名录。

  为提升当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改善水环境质量,东部新区还为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了尾水深度处理工程“人工湿地”,尾水经过由水生植物、微生物、微型动物以及处于水饱和状态的填料层处理后再排入污水管道,出水水质可达IV类标准。

 

  近年来,东部新区还编制了《东部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温岭市东部新区水利综合规划》《温岭市东部新区北片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湿地工程规划方案》,将原有的洼地、湿地和河沟划入保护范围,保留河道缓坡且拒绝对河流进行硬化,并与新开挖的50公里生态河道形成有机的河湖生态调蓄网络,水面率现已达到13.8%,同时新增绿地200多万平方米。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保护新区空气质量和河湖水质,东部新区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园区开发模式,在项目准入和企业建设过程中,推行“生态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杜绝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项目进入。

 

  同时,东部新区还对企业污水管网等设施建设进行严格监管。例如企业内部的地下污水管要使用PE实壁管,而不能用普通的PVC管或双壁波纹管,更不能用水泥管。地下污水管网设计方案需报管委会备案,施工时由管委会人员到现场核查,目的是防止企业污水管道因质量不高破损而造成对地表水的破坏。

 

  全省样板,引领温岭“海绵城市”建设

 

  2015年6月3日,由省财政厅、省建设厅工作人员组成的调研组专程调研东部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省调研组对东部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应该树立为全省的样板,可以总结一下经验,在全省推广。

 

  以东部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为样板,于2016年启动的温岭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目前也在全面推进中。

 

  温岭“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成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实现“水安全保障、水资源充足、水环境改善、水生态良好”发展战略。

 

  截至目前,全市开工建设项目27个,完工项目18个,累计完成投资39亿元,已建设试点面积10.6平方公里,占三年计划的54.35%。试点建设情况还在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介绍。

 

  去年12月底,太龙一级公路东部新区段正式通车。作为东部新区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这条新建成的道路也被打造成一条具备降雨慢排缓释功能的“海绵道路”。

 

  自2010年起,我市就将36.9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区作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试验区,探索实现生态安全、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共生共赢的新路径。经过8年实践,东部新区初步建立起“海绵道路、生态厂区、绿色湿地”三大体系,形成了雨水自我积存、自我渗透、自我净化的“海绵城市”生态本底。2016年,东部新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16个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单位。

 

  良好的生态,为东部新区的跨越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去年,东部新区完成限额上固定资产投资62.28亿元,同比增长58.58%。其中,工业性投资35.81亿元,基础设施投入19.22亿元,同比增长139.53%,房地产投入7.86亿元,同比增长40.56%。目前,东部新区共引进工业企业219家,其中规上企业73家,工业净用地约6200亩,总投资超过181亿元。去年共引进项目49个,出让用地1955.7亩。

 

  海绵道路,让雨水“停一停、留一留、渗一渗”

 

  太龙一级公路东部新区段起点为金塘南路,终点为龙门沙滩。这条全长3.9公里的公路两侧绿化带里,均设置有一条6米宽的植草沟,道路沿线每隔1公里还设置有一处“雨水花园”。下雨时,路面上的雨水经过绿化带过滤进入两边的植草沟里,通过植草沟渗透初步净化后再汇流到“雨水花园”中,经“雨水花园”二次净化后的雨水最终被排入河道内。

 

  此外,道路南侧绿化带内还设置了一个慢行系统,路面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来保证径流量控制率要求。

 

  这条“海绵道路”的建设,只是东部新区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建设过程中,东部新区以公建项目先行,从市政工程着手,应用各类生态化工程措施,以达到减少暴雨径流量、延缓地表径流洪峰生成时间、减少面源污染以及涵养地下水的目的。

 

  东部新区管委会主任骆立方介绍,利用道路内绿化隔离带和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系统的生态化排水设施,让雨水“停一停、留一留、渗一渗”,使雨水能够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这种生态排水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以雨洪的快速排出为主要目的的雨洪管理设计方法,达到城市雨洪防治、雨水初期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生态保护等多重目标。”

 

  骆立方说,目前,新区已建成具备生态化排水系统的市政道路20条、慢行系统15公里,成效立竿见影。“2015年至2017年台风期间,部署了生态化排水系统的道路无一路面积水,进入河道的雨水也变得清澈透明。”

 

  生态厂区,既治污又节水

 

  在占地面积500多亩的利欧集团东部新区厂区,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的、占地面积200多亩的“雨水花园”于去年年初投用。该系统涵盖了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回用系统、绿化水系统、室外场地雨水系统,企业还把排水系统建成了员工休闲的亲水公园。

 

  企业“雨水花园”建成后,厂房屋顶和路面上的初期雨水,通过绿化带和土壤的过滤,再排放到雨水塘,消除了大量的污染物质和泥沙,减缓了市政雨水管道的堵塞,减轻了河道污染。而当强降雨发生时,雨水塘则可以发挥调蓄作用,减少暴雨径流量和峰值,减轻河道行洪压力。

 

  建成的生态厂区,也颇令企业引以为傲。

 

  “这些储存于雨水塘内的水,眼下主要用作生活用水,比如用作绿化带灌溉和厕所用水。”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林仁勇给记者算了笔账,建成“雨水花园”后,企业每年可以利用雨水数千吨,节约水费数万元。

 

  据测算,东部新区目前已有27家企业建成雨水生态化利用系统,60多家企业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或建设。

 

  绿色湿地,实现水体自我净化

 

  乘车环龙门湖一周,你会被这里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粼粼碧波之上,到处有白鹭、灰鹭、野鸭在嬉戏觅食。清风徐来,芦苇摇曳。

 

  占地面积8640亩的“龙门湖生态湿地”经过持续的生态修复和保护,目前栖息生长了多达79种野生鸟类和30多种水生植物,并于2012年和2014年分别获批省级湿地公园和入选首批浙江省重要湿地名录。

  为提升当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改善水环境质量,东部新区还为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了尾水深度处理工程“人工湿地”,尾水经过由水生植物、微生物、微型动物以及处于水饱和状态的填料层处理后再排入污水管道,出水水质可达IV类标准。

 

  近年来,东部新区还编制了《东部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温岭市东部新区水利综合规划》《温岭市东部新区北片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湿地工程规划方案》,将原有的洼地、湿地和河沟划入保护范围,保留河道缓坡且拒绝对河流进行硬化,并与新开挖的50公里生态河道形成有机的河湖生态调蓄网络,水面率现已达到13.8%,同时新增绿地200多万平方米。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保护新区空气质量和河湖水质,东部新区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园区开发模式,在项目准入和企业建设过程中,推行“生态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杜绝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项目进入。

 

  同时,东部新区还对企业污水管网等设施建设进行严格监管。例如企业内部的地下污水管要使用PE实壁管,而不能用普通的PVC管或双壁波纹管,更不能用水泥管。地下污水管网设计方案需报管委会备案,施工时由管委会人员到现场核查,目的是防止企业污水管道因质量不高破损而造成对地表水的破坏。

 

  全省样板,引领温岭“海绵城市”建设

 

  2015年6月3日,由省财政厅、省建设厅工作人员组成的调研组专程调研东部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省调研组对东部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应该树立为全省的样板,可以总结一下经验,在全省推广。

 

  以东部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为样板,于2016年启动的温岭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目前也在全面推进中。

 

  温岭“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成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实现“水安全保障、水资源充足、水环境改善、水生态良好”发展战略。

 

  截至目前,全市开工建设项目27个,完工项目18个,累计完成投资39亿元,已建设试点面积10.6平方公里,占三年计划的54.35%。试点建设情况还在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介绍。

  松航路。

  标准厂房生态化改造后效果图。

  路边的碎石缓冲带。

  道路边绿化带里建有植草沟。

 

------分隔线----------------------------